和大家分享一个很有趣的Excel公式用法,先来看题目:
如下图,表格中记录的是一些户籍信息,A列是“和户主的关系”,B列是人员姓名。
要求如果A列是户主,就在C列统计出这一户的人数。

跟着一起来,看看如何优雅地在牛A和牛C之间徘徊。

C2单元格输入公式:
=IF(A2=”户主”,COUNTA(B2:B20)-SUM(C3:C20),””)
然后双击公式C2右下角的填充柄,OK了:

接下来咱们一起说说这个公式的运算过程:
大家都知道,COUNTA函数的作用是用来计数的,SUM函数的作用是用来求和的。本例中,关键的地方是计数的范围和求和的范围。

以C2的公式为例:
COUNTA的范围是(B2:B20),公式使用了相对引用,也就是从当前行的B列开始向下,统计不为空的单元格个数,也就是人员个数。
SUM函数的范围是(C3:C20),注意,这里的求和起始位置,是公式所在单元格C2的下一行,并且也使用了相对引用。
如果公式向下复制,COUNTA的范围和SUM函数的范围都会发生变化,而后面的公式结果,又会被前面的公式再次使用。

为了更好的理解运算过程,咱们可以先从C列最后一个单元格的公式开始看,

C18单元格的公式是:
=IF(A18=”户主”,COUNTA(B18:B36)-SUM(C19:C36),””)

COUNTA函数计算从B18往下的不为空单元格数量,结果是3。
SUM函数计算从C19往下的总和,结果是0。
3-0,最终统计结果是3。

再看C17单元格的公式:
=IF(A17=”户主”,COUNTA(B17:B35)-SUM(C18:C35),””)

COUNTA函数计算从B17往下的不为空单元格数量,结果是4。
SUM函数计算从C19往下的总和,结果是3。

4-3,最终统计结果是1。

其他单元格的统计过程也是这样的原理。
这个公式的运算过程比较巧妙,需要慢慢消化才能理解和灵活运用。今天老祝特意为大家准备了练习文件,点击最后的【阅读原文】,就可以直达下载页了。
建议大家先收藏一下或是动动手指转到朋友圈,日后可以再对照练习文件操作看看,否则老祝在周日忙活四个小时写的教程就白瞎了呢。
学习Excel函数公式,不仅仅是衡量我们会使用多少个函数,更是要看看对基础函数的熟练程度。高手的境界,就是能把简单的函数运用到极致,正所谓:手中无刀,心中有刀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均出自互联网,只为学习之用;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