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的图片格式及使用场景

(1)BMP,是无损的、既支持索引色也支持直接色的点阵图。这种图片格式几乎没有对数据进行压缩,所以BMP格式的图片通常是较大的文件。

(2)GIF是无损的、采用索引色的点阵图。采用LZW压缩算法进行编码。文件小,是GIF格式的优点,同时,GIF格式还具有支持动画以及透明的优点。但是GIF格式仅支持8bit的索引色,所以GIF格式适用于对色彩要求不高同时需要文件体积较小的场景。

(3)JPEG是有损的、采用直接色的点阵图。JPEG的图片的优点是采用了直接色,得益于更丰富的色彩,JPEG非常适合用来存储照片,与GIF相比,JPEG不适合用来存储企业Logo、线框类的图。因为有损压缩会导致图片模糊,而直接色的选用,又会导致图片文件较GIF更大。

(4)PNG-8是无损的、使用索引色的点阵图。PNG是一种比较新的图片格式,PNG-8是非常好的GIF格式替代者,在可能的情况下,应该尽可能的使用PNG-8而不是GIF,因为在相同的图片效果下,PNG-8具有更小的文件体积。除此之外,PNG-8还支持透明度的调节,而GIF并不支持。除非需要动画的支持,否则没有理由使用GIF而不是PNG-8。

(5)PNG-24是无损的、使用直接色的点阵图。PNG-24的优点在于它压缩了图片的数据,使得同样效果的图片,PNG-24格式的文件大小要比BMP小得多。当然,PNG24的图片还是要比JPEG、GIF、PNG-8大得多。

(6)SVG是无损的矢量图。SVG是矢量图意味着SVG图片由直线和曲线以及绘制它们的方法组成。当放大SVG图片时,看到的还是线和曲线,而不会出现像素点。SVG图片在放大时,不会失真,所以它适合用来绘制Logo、Icon等。

(7)WebP是谷歌开发的一种新图片格式,WebP是同时支持有损和无损压缩的、使用直接色的点阵图。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是为Web而生的,什么叫为Web而生呢?就是说相同质量的图片,WebP具有更小的文件体积。现在网站上充满了大量的图片,如果能够降低每一个图片的文件大小,那么将大大减少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量,进而降低访问延迟,提升访问体验。目前只有Chrome浏览器和Opera浏览器支持WebP格式,兼容性不太好。

  • 在无损压缩的情况下,相同质量的WebP图片,文件大小要比PNG小26%;
  • 在有损压缩的情况下,具有相同图片精度的WebP图片,文件大小要比JPEG小25%~34%;
  • WebP图片格式支持图片透明度,一个无损压缩的WebP图片,如果要支持透明度只需要22%的格外文件大小。

对 sticky 定位的理解

sticky 英文字面意思是粘贴,所以可以把它称之为粘性定位。语法:position: sticky; 基于用户的滚动位置来定位。

粘性定位的元素是依赖于用户的滚动,在 position:relativeposition:fixed 定位之间切换。它的行为就像 position:relative; 而当页面滚动超出目标区域时,它的表现就像 position:fixed;,它会固定在目标位置。元素定位表现为在跨越特定阈值前为相对定位,之后为固定定位。这个特定阈值指的是 top, right, bottom 或 left 之一,换言之,指定 top, right, bottom 或 left 四个阈值其中之一,才可使粘性定位生效。否则其行为与相对定位相同。

渐进增强和优雅降级之间的区别

(1)渐进增强(progressive enhancement):主要是针对低版本的浏览器进行页面重构,保证基本的功能情况下,再针对高级浏览器进行效果、交互等方面的改进和追加功能,以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。 (2)优雅降级 graceful degradation: 一开始就构建完整的功能,然后再针对低版本的浏览器进行兼容。

两者区别:

  • 优雅降级是从复杂的现状开始的,并试图减少用户体验的供给;而渐进增强是从一个非常基础的,能够起作用的版本开始的,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充,以适应未来环境的需要;
  • 降级(功能衰竭)意味着往回看,而渐进增强则意味着往前看,同时保证其根基处于安全地带。

“优雅降级”观点认为应该针对那些最高级、最完善的浏览器来设计网站。而将那些被认为“过时”或有功能缺失的浏览器下的测试工作安排在开发周期的最后阶段,并把测试对象限定为主流浏览器(如 IE、Mozilla 等)的前一个版本。 在这种设计范例下,旧版的浏览器被认为仅能提供“简陋却无妨 (poor, but passable)” 的浏览体验。可以做一些小的调整来适应某个特定的浏览器。但由于它们并非我们所关注的焦点,因此除了修复较大的错误之外,其它的差异将被直接忽略。

“渐进增强”观点则认为应关注于内容本身。内容是建立网站的诱因,有的网站展示它,有的则收集它,有的寻求,有的操作,还有的网站甚至会包含以上的种种,但相同点是它们全都涉及到内容。这使得“渐进增强”成为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范例。这也是它立即被 Yahoo 所采纳并用以构建其“分级式浏览器支持 (Graded Browser Support)”策略的原因所在。

如何获取安全的 undefined 值?

因为 undefined 是一个标识符,所以可以被当作变量来使用和赋值,但是这样会影响 undefined 的正常判断。表达式 void ___ 没有返回值,因此返回结果是 undefined。void 并不改变表达式的结果,只是让表达式不返回值。因此可以用 void 0 来获得 undefined。

new 一个构造函数,如果函数返回 return {}return nullreturn 1return true 会发生什么情况?

如果函数返回一个对象,那么new 这个函数调用返回这个函数的返回对象,否则返回 new 创建的新对象

渲染过程中遇到 JS 文件如何处理?

JavaScript 的加载、解析与执行会阻塞文档的解析,也就是说,在构建 DOM 时,HTML 解析器若遇到了 JavaScript,那么它会暂停文档的解析,将控制权移交给 JavaScript 引擎,等 JavaScript 引擎运行完毕,浏览器再从中断的地方恢复继续解析文档。也就是说,如果想要首屏渲染的越快,就越不应该在首屏就加载 JS 文件,这也是都建议将 script 标签放在 body 标签底部的原因。当然在当下,并不是说 script 标签必须放在底部,因为你可以给 script 标签添加 defer 或者 async 属性。

Sass、Less 是什么?为什么要使用他们?

他们都是 CSS 预处理器,是 CSS 上的一种抽象层。他们是一种特殊的语法/语言编译成 CSS。 例如 Less 是一种动态样式语言,将 CSS 赋予了动态语言的特性,如变量,继承,运算, 函数,LESS 既可以在客户端上运行 (支持 IE 6+, Webkit, Firefox),也可以在服务端运行 (借助 Node.js)。

为什么要使用它们?

  • 结构清晰,便于扩展。 可以方便地屏蔽浏览器私有语法差异。封装对浏览器语法差异的重复处理, 减少无意义的机械劳动。
  • 可以轻松实现多重继承。 完全兼容 CSS 代码,可以方便地应用到老项目中。LESS 只是在 CSS 语法上做了扩展,所以老的 CSS 代码也可以与 LESS 代码一同编译。

POST和PUT请求的区别

  • PUT请求是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,从而修改数据的内容,但是不会增加数据的种类等,也就是说无论进行多少次PUT操作,其结果并没有不同。(可以理解为时更新数据
  • POST请求是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,该请求会改变数据的种类等资源,它会创建新的内容。(可以理解为是创建数据

IndexedDB有哪些特点?

IndexedDB 具有以下特点:

  • 键值对储存:IndexedDB 内部采用对象仓库(object store)存放数据。所有类型的数据都可以直接存入,包括 JavaScript 对象。对象仓库中,数据以"键值对"的形式保存,每一个数据记录都有对应的主键,主键是独一无二的,不能有重复,否则会抛出一个错误。
  • 异步:IndexedDB 操作时不会锁死浏览器,用户依然可以进行其他操作,这与 LocalStorage 形成对比,后者的操作是同步的。异步设计是为了防止大量数据的读写,拖慢网页的表现。
  • 支持事务:IndexedDB 支持事务(transaction),这意味着一系列操作步骤之中,只要有一步失败,整个事务就都取消,数据库回滚到事务发生之前的状态,不存在只改写一部分数据的情况。
  • 同源限制: IndexedDB 受到同源限制,每一个数据库对应创建它的域名。网页只能访问自身域名下的数据库,而不能访问跨域的数据库。
  • 储存空间大:IndexedDB 的储存空间比 LocalStorage 大得多,一般来说不少于 250MB,甚至没有上限。
  • 支持二进制储存:IndexedDB 不仅可以储存字符串,还可以储存二进制数据(ArrayBuffer 对象和 Blob 对象)。

AJAX

const getJSON = function(url) {
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const xhr = XMLHttpRequest ? new XMLHttpRequest() : new ActiveXObject('Microsoft.XMLHTTP');
        xhr.open('GET', url, false);
        xhr.setRequestHeader('Accept', 'application/json');
        xhr.onreadystatechange = function() {
            if (xhr.readyState !== 4) return;
            if (xhr.status === 200 || xhr.status === 304) {
                resolve(xhr.responseText)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reject(new Error(xhr.responseText)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xhr.send();
    })
}

实现数组原型方法

forEach

Array.prototype.forEach2 = function(callback, thisArg) {
    if (this == null) {
        throw new TypeError('this is null or not defined')
    }
    if (typeof callback !== "function") {
        throw new TypeError(callback + ' is not a function')
    }
    const O = Object(this)  // this 就是当前的数组
    const len = O.length >>> 0  // 后面有解释
    let k = 0
    while (k < len) {
        if (k in O) {
            callback.call(thisArg, O[k], k, O);
        }
        k++;
    }
}

O.length >>> 0 是什么操作?就是无符号右移 0 位,那有什么意义嘛?就是为了保证转换后的值为正整数。其实底层做了 2 层转换,第一是非 number 转成 number 类型,第二是将 number 转成 Uint32 类型

map

基于 forEach 的实现能够很容易写出 map 的实现:

- Array.prototype.forEach2 = function(callback, thisArg) {
+ Array.prototype.map2 = function(callback, thisArg) {
    if (this == null) {
        throw new TypeError('this is null or not defined')
    }
    if (typeof callback !== "function") {
        throw new TypeError(callback + ' is not a function')
    }
    const O = Object(this)
    const len = O.length >>> 0
-   let k = 0
+   let k = 0, res = []
    while (k < len) {
        if (k in O) {
-           callback.call(thisArg, O[k], k, O);
+           res[k] = callback.call(thisArg, O[k], k, O);
        }
        k++;
    }
+   return res
}

filter

同样,基于 forEach 的实现能够很容易写出 filter 的实现:

- Array.prototype.forEach2 = function(callback, thisArg) {
+ Array.prototype.filter2 = function(callback, thisArg) {
    if (this == null) {
        throw new TypeError('this is null or not defined')
    }
    if (typeof callback !== "function") {
        throw new TypeError(callback + ' is not a function')
    }
    const O = Object(this)
    const len = O.length >>> 0
-   let k = 0
+   let k = 0, res = []
    while (k < len) {
        if (k in O) {
-           callback.call(thisArg, O[k], k, O);
+           if (callback.call(thisArg, O[k], k, O)) {
+               res.push(O[k])                
+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k++;
    }
+   return res
}

some

同样,基于 forEach 的实现能够很容易写出 some 的实现:

- Array.prototype.forEach2 = function(callback, thisArg) {
+ Array.prototype.some2 = function(callback, thisArg) {
    if (this == null) {
        throw new TypeError('this is null or not defined')
    }
    if (typeof callback !== "function") {
        throw new TypeError(callback + ' is not a function')
    }
    const O = Object(this)
    const len = O.length >>> 0
    let k = 0
    while (k < len) {
        if (k in O) {
-           callback.call(thisArg, O[k], k, O);
+           if (callback.call(thisArg, O[k], k, O)) {
+               return true
+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k++;
    }
+   return false
}

reduce

Array.prototype.reduce2 = function(callback, initialValue) {
    if (this == null) {
        throw new TypeError('this is null or not defined')
    }
    if (typeof callback !== "function") {
        throw new TypeError(callback + ' is not a function')
    }
    const O = Object(this)
    const len = O.length >>> 0
    let k = 0, acc
    if (arguments.length > 1) {
        acc = initialValue
    } else {
        // 没传入初始值的时候,取数组中第一个非 empty 的值为初始值
        while (k < len && !(k in O)) {
            k++
        }
        if (k > len) {
            throw new TypeError( 'Reduce of empty array with no initial value' );
        }
        acc = O[k++]
    }
    while (k < len) {
        if (k in O) {
            acc = callback(acc, O[k], k, O)
        }
        k++
    }
    return acc
}

JavaScript 类数组对象的定义?

一个拥有 length 属性和若干索引属性的对象就可以被称为类数组对象,类数组对象和数组类似,但是不能调用数组的方法。常见的类数组对象有 arguments 和 DOM 方法的返回结果,还有一个函数也可以被看作是类数组对象,因为它含有 length 属性值,代表可接收的参数个数。

常见的类数组转换为数组的方法有这样几种:

(1)通过 call 调用数组的 slice 方法来实现转换

Array.prototype.slice.call(arrayLike);

(2)通过 call 调用数组的 splice 方法来实现转换

Array.prototype.splice.call(arrayLike, 0);

(3)通过 apply 调用数组的 concat 方法来实现转换

Array.prototype.concat.apply([], arrayLike);

(4)通过 Array.from 方法来实现转换

Array.from(arrayLike);

如何判断元素是否到达可视区域

以图片显示为例:

  • window.innerHeight 是浏览器可视区的高度;
  • document.body.scrollTop || document.documentElement.scrollTop 是浏览器滚动的过的距离;
  • imgs.offsetTop 是元素顶部距离文档顶部的高度(包括滚动条的距离);
  • 内容达到显示区域的:img.offsetTop < window.innerHeight + document.body.scrollTop;

Virtual Dom 的优势在哪里?

Virtual Dom 的优势」其实这道题目面试官更想听到的答案不是上来就说「直接操作/频繁操作 DOM 的性能差」,如果 DOM 操作的性能如此不堪,那么 jQuery 也不至于活到今天。所以面试官更想听到 VDOM 想解决的问题以及为什么频繁的 DOM 操作会性能差。

首先我们需要知道:

DOM 引擎、JS 引擎 相互独立,但又工作在同一线程(主线程) JS 代码调用 DOM API 必须 挂起 JS 引擎、转换传入参数数据、激活 DOM 引擎,DOM 重绘后再转换可能有的返回值,最后激活 JS 引擎并继续执行若有频繁的 DOM API 调用,且浏览器厂商不做“批量处理”优化, 引擎间切换的单位代价将迅速积累若其中有强制重绘的 DOM API 调用,重新计算布局、重新绘制图像会引起更大的性能消耗。

其次是 VDOM 和真实 DOM 的区别和优化:

  1. 虚拟 DOM 不会立马进行排版与重绘操作
  2. 虚拟 DOM 进行频繁修改,然后一次性比较并修改真实 DOM 中需要改的部分,最后在真实 DOM 中进行排版与重绘,减少过多DOM节点排版与重绘损耗
  3. 虚拟 DOM 有效降低大面积真实 DOM 的重绘与排版,因为最终与真实 DOM 比较差异,可以只渲染局部

说一下 web worker

在 HTML 页面中,如果在执行脚本时,页面的状态是不可相应的,直到脚本执行完成后,页面才变成可相应。web worker 是运行在后台的 js,独立于其他脚本,不会影响页面的性能。 并且通过 postMessage 将结果回传到主线程。这样在进行复杂操作的时候,就不会阻塞主线程了。

如何创建 web worker:

  1. 检测浏览器对于 web worker 的支持性
  2. 创建 web worker 文件(js,回传函数等)
  3. 创建 web worker 对象

对keep-alive的理解

HTTP1.0 中默认是在每次请求/应答,客户端和服务器都要新建一个连接,完成之后立即断开连接,这就是短连接。当使用Keep-Alive模式时,Keep-Alive功能使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连接持续有效,当出现对服务器的后继请求时,Keep-Alive功能避免了建立或者重新建立连接,这就是长连接。其使用方法如下:

  • HTTP1.0版本是默认没有Keep-alive的(也就是默认会发送keep-alive),所以要想连接得到保持,必须手动配置发送Connection: keep-alive字段。若想断开keep-alive连接,需发送Connection:close字段;
  • HTTP1.1规定了默认保持长连接,数据传输完成了保持TCP连接不断开,等待在同域名下继续用这个通道传输数据。如果需要关闭,需要客户端发送Connection:close首部字段。

Keep-Alive的建立过程

  • 客户端向服务器在发送请求报文同时在首部添加发送Connection字段
  • 服务器收到请求并处理 Connection字段
  • 服务器回送Connection:Keep-Alive字段给客户端
  • 客户端接收到Connection字段
  • Keep-Alive连接建立成功

服务端自动断开过程(也就是没有keep-alive)

  • 客户端向服务器只是发送内容报文(不包含Connection字段)
  • 服务器收到请求并处理
  • 服务器返回客户端请求的资源并关闭连接
  • 客户端接收资源,发现没有Connection字段,断开连接

客户端请求断开连接过程

  •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Connection:close字段
  • 服务器收到请求并处理connection字段
  • 服务器回送响应资源并断开连接
  • 客户端接收资源并断开连接

开启Keep-Alive的优点:

  • 较少的CPU和内存的使⽤(由于同时打开的连接的减少了);
  • 允许请求和应答的HTTP管线化;
  • 降低拥塞控制 (TCP连接减少了);
  • 减少了后续请求的延迟(⽆需再进⾏握⼿);
  • 报告错误⽆需关闭TCP连;

开启Keep-Alive的缺点

  • 长时间的Tcp连接容易导致系统资源无效占用,浪费系统资源。

同样是重定向,307303302的区别?

302是http1.0的协议状态码,在http1.1版本的时候为了细化302状态码⼜出来了两个303和307。 303明确表示客户端应当采⽤get⽅法获取资源,他会把POST请求变为GET请求进⾏重定向。 307会遵照浏览器标准,不会从post变为get。

插入排序–时间复杂度 n^2

题目描述:实现一个插入排序

实现代码如下:

function insertSort(arr) {
  for (let i = 1; i < arr.length; i++) {
    let j = i;
    let target = arr[j];
    while (j > 0 && arr[j - 1] > target) {
      arr[j] = arr[j - 1];
      j--;
    }
    arr[j] = target;
  }
  return arr;
}
// console.log(insertSort([3, 6, 2, 4, 1]));

什么是中间人攻击?如何防范中间人攻击?

中间⼈ (Man-in-the-middle attack, MITM) 是指攻击者与通讯的两端分别创建独⽴的联系, 并交换其所收到的数据, 使通讯的两端认为他们正在通过⼀个私密的连接与对⽅直接对话, 但事实上整个会话都被攻击者完全控制。在中间⼈攻击中,攻击者可以拦截通讯双⽅的通话并插⼊新的内容。

攻击过程如下:

  • 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端,请求被中间⼈截获
  • 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公钥
  • 中间⼈截获公钥,保留在⾃⼰⼿上。然后⾃⼰⽣成⼀个伪造的公钥,发给客户端
  • 客户端收到伪造的公钥后,⽣成加密hash值发给服务器
  • 中间⼈获得加密hash值,⽤⾃⼰的私钥解密获得真秘钥,同时⽣成假的加密hash值,发给服务器
  • 服务器⽤私钥解密获得假密钥,然后加密数据传输给客户端

对事件委托的理解

(1)事件委托的概念

事件委托本质上是利用了浏览器事件冒泡的机制。因为事件在冒泡过程中会上传到父节点,父节点可以通过事件对象获取到目标节点,因此可以把子节点的监听函数定义在父节点上,由父节点的监听函数统一处理多个子元素的事件,这种方式称为事件委托(事件代理)。

使用事件委托可以不必要为每一个子元素都绑定一个监听事件,这样减少了内存上的消耗。并且使用事件代理还可以实现事件的动态绑定,比如说新增了一个子节点,并不需要单独地为它添加一个监听事件,它绑定的事件会交给父元素中的监听函数来处理。

(2)事件委托的特点

  • 减少内存消耗

如果有一个列表,列表之中有大量的列表项,需要在点击列表项的时候响应一个事件:

<ul id="list">
  <li>item 1</li>
  <li>item 2</li>
  <li>item 3</li>
  ......
  <li>item n</li>
</ul>

如果给每个列表项一一都绑定一个函数,那对于内存消耗是非常大的,效率上需要消耗很多性能。因此,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把这个点击事件绑定到他的父层,也就是 ul 上,然后在执行事件时再去匹配判断目标元素,所以事件委托可以减少大量的内存消耗,节约效率。

  • 动态绑定事件

给上述的例子中每个列表项都绑定事件,在很多时候,需要通过 AJAX 或者用户操作动态的增加或者去除列表项元素,那么在每一次改变的时候都需要重新给新增的元素绑定事件,给即将删去的元素解绑事件;如果用了事件委托就没有这种麻烦了,因为事件是绑定在父层的,和目标元素的增减是没有关系的,执行到目标元素是在真正响应执行事件函数的过程中去匹配的,所以使用事件在动态绑定事件的情况下是可以减少很多重复工作的。

// 来实现把 #list 下的 li 元素的事件代理委托到它的父层元素也就是 #list 上:
// 给父层元素绑定事件
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list').addEventListener('click', function (e) {
  // 兼容性处理
  var event = e || window.event;
  var target = event.target || event.srcElement;
  // 判断是否匹配目标元素
  if (target.nodeName.toLocaleLowerCase === 'li') {
    console.log('the content is: ', target.innerHTML);
  }
});

在上述代码中, target 元素则是在 #list 元素之下具体被点击的元素,然后通过判断 target 的一些属性(比如:nodeName,id 等等)可以更精确地匹配到某一类 #list li 元素之上;

(3)局限性

当然,事件委托也是有局限的。比如 focus、blur 之类的事件没有事件冒泡机制,所以无法实现事件委托;mousemove、mouseout 这样的事件,虽然有事件冒泡,但是只能不断通过位置去计算定位,对性能消耗高,因此也是不适合于事件委托的。

当然事件委托不是只有优点,它也是有缺点的,事件委托会影响页面性能,主要影响因素有:

  • 元素中,绑定事件委托的次数;
  • 点击的最底层元素,到绑定事件元素之间的DOM层数;

在必须使用事件委托的地方,可以进行如下的处理:

  • 只在必须的地方,使用事件委托,比如:ajax的局部刷新区域
  • 尽量的减少绑定的层级,不在body元素上,进行绑定
  • 减少绑定的次数,如果可以,那么把多个事件的绑定,合并到一次事件委托中去,由这个事件委托的回调,来进行分发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均出自互联网,只为学习之用;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