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试后反思总结的具体做法有哪些,通过反思如何提高成绩
每次考试后,许多家长和学生对失望的考试分数郁闷、生气,好长时间缓不过劲来。
其实,光郁闷、生气没有用,有用的是静下心来,开展认真、细致、深入的反思总结,用一步一步的行动谋取以后的进步。
另外,对于成绩好或进步明显的学生和家长,也不要胸中无数,盲目骄傲,因为骄傲使人落后是客观规律,如果这次考试后放弃了足够细心的反思总结,那下次考试很可能退步!
所以,无论考试成绩好与不好,或喜或悲可以理解,但不能过多地纠结这次考试的结果,而应该尽快地转入冷静、理智,针对这次考试过程中的成败得失,做好反思总结,让这次考试的结束,成为下次考试进步的开始,这是学生和家长都要牢记、用好的一个提分秘诀!
那么,考试后如何反思总结,才能对以后的学习进步、提高成绩有帮助呢?
一、考试后反思总结的具体做法
下一番细心检查、归纳总结的功夫,对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:
哪些是计算不准确造成的?
哪些是审题不认真、不全面造成的?
哪些是知识缺陷、知识模糊造成的?
哪些是不细心或不耐心造成的?
哪些是不画图或画图不细造成的?
哪些是解题方法没掌握造成的?
哪些是解题能力不够造成的?
对每一种类型的错误,都要做足够的检查与分析。检查的越细,分析的越多,就越容易找到对应的方法和措施,从而避免在下一次考试中再犯这类的错误。
对知识缺陷、知识模糊造成的失分,要抓紧梳理知识,构建体系,并准确理解、熟练掌握。针对暴露问题的基本概念、公式、定理、性质,找到教材和参考书,加强复习巩固式的单独阅读与钻研,针对问题背后的某一章或几章教材内容,开展系统复习式的通读,把所学的新旧知识进一步融会贯通并牢固掌握。
对某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没掌握而造成的失分,要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共有多少种?一般方法是什么?最优方法是什么?做选择题和填空题,用什么方法既对又快?做解答题,用什么方法能得满分?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教材和参考书中的类似例题,先独立做一做,再仔细对比分析,直到熟练掌握方法,能够举一反三,做类似题型的多道题都能拿满分为止。
对能力不够而造成的失分,要分清是属于哪一种能力?是数值计算能力、代数运算能力,还是画图与读图的能力?是读题、审题能力,还是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?总之,要把能力差距找准,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,只要坚持日积月累,就必有效果。
另外,对考试卷,不是老师一讲、自己一纠错就收起来,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,要重新做一遍试卷,按照得满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。若还有做错的题,仍然要分析纠错,复习知识点,掌握解题方法。最好的办法是建一个错题本,把做错的题抄下来,并写出做题思路、方法和涉及的知识点,等过一段时间后,直接拿出错题本进行复习,针对性强、效果好。
二、考试后反思总结
1.如何提高学习效率
刻苦勤奋、增加学习时间是基础,充分利用好时间、保证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是关键!
有的学生总想快点学,急功近利,不愿意慢下功夫、深下功夫,不愿意反复地、温故知新地下功夫,反倒欲速则不达,学习效果差、效率低。
数学比较难,难思考、难理解,浅尝辄止、一知半解、夹生饭都是学习的大敌!
其实,循序渐进、慢功出细活、趁热打铁、熟能生巧,都是高效利用时间、提高效率和保证效果的基本思路。
2.如何做题效果好
做题是为了巩固课本知识,熟悉题型,提高解题能力。
关键不在于做了多少,而是做对了多少。所以,做题应该重质量,而非数量。最好的办法是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。这样既有成就感,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。另外,做题后找出错误,分析原因和应对方法,归类整理后再进行巩固,才算是练到了家。
有些学生和家长认为做题越多越好,也不看这些题目是否合适,买了一堆题,质量参差不齐,或者网上的一些题库,就开始盲目地做起来,这样的做题效果大打折扣。如果不讲究试题质量,而埋身题海,很容易使人疲倦、厌倦,甚至可能越学越差。
所以,不要大面积地乱做题,最好选择相对权威的题库来钻研,这样才能事半功倍。
3.如何改进学习方法
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,可能学习时间不一定比你多,但他们比你多的是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方法、良好的思考习惯与做题习惯,以及自己默默的用功努力。
你有没有注意老师总结的那句“无论怎样,我们要把自己的功课做到家,以不变应万变”,可以说,这是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总思路。
4.不要为懒惰找借口
不要拿“学不进去”、“没有天赋”当借口,而要把看剧、打球、聊微信与QQ的时间,忍痛割爱、意志坚定,用来做一套数学试卷。
在算了5遍某道题却仍然算不出来的情况下,逼着自己在一张新的草稿纸上,继续工工整整地写上第6遍的演算步骤。
数学不及格,寒暑假有自由支配的较多时间了,做个有心人,把教材认认真真看一遍、又一遍,把不懂的知识、方法和不会做的题,写在本子上,一个一个地解决,自己琢磨、问老师和问同学都可以的。
三、考试后反思总结的其它方面
1、基础不实型
症结所在:解题方向不明确。
具体分析:从学生自身来分析,可以分为三种情况。对于简单题,掉以轻心,漏题丢分;对于中档题,分析不清楚,模棱两可;对于复杂题,自身知识结构和做题技巧不到位,缺乏分析能力。
解决办法:学懂学透夯实基础,多做题目触类旁通。
2、粗心大意型
症结所在:失分全是“粗心”惹的祸。
具体分析:“真粗心”属于“偶然性”发生的错误,下次稍加注意即可改正。“假粗心”属于“经常性”发生的错误。此类学生在处理问题上缺乏严密的逻辑性,无法“完美”地答题,追根溯源是知识结构和脉络掌握的不是很清晰。这就需要巩固基础知识,加强训练,并通过心理疏导来彻底杜绝粗心。
解决办法:确定自己是“真粗心”还是“假粗心”。
3.基础薄弱型
症结所在:缺乏自信,学习底子不牢。
具体分析:此类学生多是因为没有掌握前期课程的知识点,导致恶性循环,成绩长期处于班级下游。由于这部分学生长时间对成绩缺乏信心,缺乏向上的决心,因此除了需要夯实基础外,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提高自信心。
解决办法:基础薄弱型的学生,很容易通过专业辅导来提高成绩。薄弱在学科上,不要薄弱在心里。
4.苦学无效型
症结所在:学习很努力,但学习效率不高。
具体分析:“苦学无效”困扰着很多中学生,学得累又考不好,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。该类学生是因为没找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,学习缺乏技巧,导致效率较低。
解决办法:通过学科诊断,找准个人症结所在,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。
5.动力不足型
症结所在:被动学习,学习目标不清晰。
具体分析:此类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,属于被动学习,而且基础知识不牢固,学习上制定的计划也无法实现,浑浑噩噩地上课,对学习和考试缺乏热情和动力。
解决办法:从兴趣出发,培养持续学习热情。
6.知识生疏型
症结所在:学习上只求一知半解。
具体分析:此类学生一般智商都不低,大多因为缺乏学习兴趣,而导致在学习上比较懒散,课堂上没有把知识吃透,一直堆积问题,知识生疏,基础薄弱。因此,这类学生在考试中会出现在基础知识的送分题上丢分的现象,由于缺乏基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力,遇到稍微难些的题就卡住了。
解决办法:查漏补缺巩固知识,多做多练熟能生巧。
7.情绪波动型
症结所在:心态调控能力不强。
具体分析:此类学生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,一种是考了高分以后,表现出自傲、自满、激动等情绪;另一种是考了低分以后,表现出焦虑、急躁不安、自卑、迷茫甚至惶恐等情绪。
解决办法:此类学生需要老师多给予爱心和耐心,制订出调整方案,一步步进行纠正。帮助学生由易到难重拾自信,增强自我管理能力。
8.缺少思路型
症结所在:做题太少,需要强化训练。
具体分析:此类学生主要体现在看到试题后不知如何下手,也不知道如何审题、如何运用知识点来解题。他们往往感觉课堂知识都学会了,但是一考试就蒙了。
评论(0)